國家主席令:《居民身份證法》
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
第四號
《中華人(ren)(ren)民(min)共和(he)國(guo)居民(min)身份證法》已由中華人(ren)(ren)民(min)共和(he)國(guo)第(di)十屆全(quan)國(guo)人(ren)(ren)民(min)代表大會常(chang)務委員(yuan)會第(di)三次會議于2003年6月(yue)(yue)28日(ri)通過,現予(yu)公布,自2004年1月(yue)(yue)1日(ri)起施行。
中華人民共和(he)國主席 胡錦濤
2003年6月28日
《中(zhong)華人民共和(he)國居民身份證法》
(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(quan)國人民代表大(da)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)
第一(yi)章(zhang) 總 則
第一條 為(wei)了證明居住在中華人民(min)(min)共和國境內的(de)公民(min)(min)的(de)身份(fen),保障公民(min)(min)的(de)合(he)法(fa)權益,便利公民(min)(min)進行社(she)會活動(dong),維護社(she)會秩序,制定(ding)本(ben)法(fa)。
第二條(tiao) 居住(zhu)在中(zhong)(zhong)華人民共和國(guo)境內(nei)的(de)年滿十六(liu)周歲(sui)的(de)中(zhong)(zhong)國(guo)公民,應(ying)當依(yi)照(zhao)本法(fa)的(de)規定申請領(ling)取(qu)居民身份證;未滿十六(liu)周歲(sui)的(de)中(zhong)(zhong)國(guo)公民,可以依(yi)照(zhao)本法(fa)的(de)規定申請領(ling)取(qu)居民身份證。
第三條 居民身份證登記(ji)的(de)項目包(bao)括:姓名、性別、民族、出生日期、常住戶口(kou)所在(zai)地住址、公民身份號碼、本人(ren)相(xiang)片(pian)、證件的(de)有效期和簽發(fa)機關(guan)。
公(gong)民(min)身份號碼(ma)是每個公(gong)民(min)唯一(yi)的、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(ma),由公(gong)安機關(guan)按(an)照公(gong)民(min)身份號碼(ma)國家標準編制。
第四(si)條 居民(min)身份證使(shi)用規范(fan)漢字和符合國家標(biao)準的數字符號填寫。
民族(zu)自治地(di)方的(de)(de)自治機關根據本地(di)區(qu)的(de)(de)實際情況,對居民身份證用漢字登記的(de)(de)內(nei)容,可(ke)以決定(ding)同時使用實行區(qu)域自治的(de)(de)民族(zu)的(de)(de)文(wen)字或者(zhe)選用一種當地(di)通用的(de)(de)文(wen)字。
第(di)五條 十(shi)(shi)(shi)六(liu)周歲(sui)(sui)以(yi)上公民的(de)居民身份證(zheng)的(de)有(you)(you)效(xiao)(xiao)期(qi)為十(shi)(shi)(shi)年、二十(shi)(shi)(shi)年、長(chang)期(qi)。十(shi)(shi)(shi)六(liu)周歲(sui)(sui)至二十(shi)(shi)(shi)五周歲(sui)(sui)的(de),發(fa)給(gei)有(you)(you)效(xiao)(xiao)期(qi)十(shi)(shi)(shi)年的(de)居民身份證(zheng);二十(shi)(shi)(shi)六(liu)周歲(sui)(sui)至四十(shi)(shi)(shi)五周歲(sui)(sui)的(de),發(fa)給(gei)有(you)(you)效(xiao)(xiao)期(qi)二十(shi)(shi)(shi)年的(de)居民身份證(zheng);四十(shi)(shi)(shi)六(liu)周歲(sui)(sui)以(yi)上的(de),發(fa)給(gei)長(chang)期(qi)有(you)(you)效(xiao)(xiao)的(de)居民身份證(zheng)。
未滿十六周歲的(de)(de)公民(min),自(zi)愿申請(qing)領取居民(min)身份證的(de)(de),發給(gei)有效(xiao)期五年的(de)(de)居民(min)身份證。
第六條 居民(min)(min)身(shen)份(fen)(fen)證式樣由(you)國務院公安部門制(zhi)(zhi)定。居民(min)(min)身(shen)份(fen)(fen)證由(you)公安機關統(tong)一(yi)制(zhi)(zhi)作、發放(fang)。
居(ju)民(min)身(shen)份證具備視讀與機(ji)讀兩種功(gong)能,視讀、機(ji)讀的內(nei)容限于本法第三條第一(yi)款規定的項目。
公安(an)機關(guan)及其(qi)人(ren)民(min)(min)警察對因制作、發(fa)放、查驗、扣(kou)押居民(min)(min)身份證而知悉(xi)的公民(min)(min)的個人(ren)信息(xi),應(ying)當予以保密。
第二章 申(shen)領和發放
第(di)七條(tiao) 公(gong)民應當自年滿十(shi)六周歲之日起(qi)三個月內,向常住戶口(kou)所在地的公(gong)安(an)機(ji)關申請領取居民身份(fen)證。
未滿十六周歲的公民(min),由監(jian)護人(ren)代(dai)為申請領取(qu)居(ju)民(min)身份(fen)證。
第八條(tiao) 居民(min)(min)身(shen)份證由居民(min)(min)常住(zhu)戶口(kou)所(suo)在地的(de)縣級(ji)人民(min)(min)政府公安機關簽發。
第九條 香(xiang)港同胞、澳門同胞、臺灣同胞遷入內地定居(ju)的,華(hua)僑回國(guo)定居(ju)的,以及外國(guo)人(ren)、無國(guo)籍人(ren)在(zai)中華(hua)人(ren)民(min)共和國(guo)境內定居(ju)并被(bei)批準加入或者恢復中華(hua)人(ren)民(min)共和國(guo)國(guo)籍的,在(zai)辦(ban)理常住戶口登記(ji)時(shi),應當依照(zhao)本(ben)法規(gui)定申請(qing)領取居(ju)民(min)身份證(zheng)。
第十條 申請(qing)領取(qu)居(ju)民身份證,應當填寫《居(ju)民身份證申領登記表(biao)》,交驗居(ju)民戶口簿。
第十一條 居民(min)身份證(zheng)(zheng)(zheng)(zheng)有效期滿、公民(min)姓名(ming)變更(geng)(geng)或者證(zheng)(zheng)(zheng)(zheng)件嚴重損壞(huai)不(bu)能辨認(ren)的,應(ying)(ying)當(dang)申請換領(ling)新(xin)證(zheng)(zheng)(zheng)(zheng);居民(min)身份證(zheng)(zheng)(zheng)(zheng)登記項目(mu)出現錯誤的,公安(an)機關應(ying)(ying)當(dang)及時更(geng)(geng)正,換發新(xin)證(zheng)(zheng)(zheng)(zheng);領(ling)取新(xin)證(zheng)(zheng)(zheng)(zheng)時,必(bi)須交(jiao)回(hui)原證(zheng)(zheng)(zheng)(zheng)。居民(min)身份證(zheng)(zheng)(zheng)(zheng)丟失(shi)的,應(ying)(ying)當(dang)申請補領(ling)。
未(wei)滿十(shi)六(liu)周歲公(gong)民的居民身份證有(you)前款(kuan)情(qing)形(xing)的,可(ke)以申請換領(ling)、換發或(huo)者補領(ling)新證。
公民辦理(li)常住戶(hu)口(kou)遷移手續(xu)時,公安機關(guan)應當在居民身份證的機讀項目中記載公民常住戶(hu)口(kou)所在地住址變(bian)動的情況,并告知(zhi)本人。
第十(shi)二條 公(gong)民申(shen)請領取、換領、補領居(ju)(ju)民身份證,公(gong)安機關應當(dang)按照規定及時予以辦理。公(gong)安機關應當(dang)自公(gong)民提(ti)交《居(ju)(ju)民身份證申(shen)領登記表》之日起六(liu)十(shi)日內發放居(ju)(ju)民身份證;交通不便的地區,辦理時間可以適當(dang)延長,但延長的時間不得超過三十(shi)日。
公(gong)(gong)民在(zai)申(shen)請領(ling)取、換領(ling)、補(bu)領(ling)居民身份(fen)證期間(jian),急需(xu)使用居民身份(fen)證的,可以申(shen)請領(ling)取臨時居民身份(fen)證,公(gong)(gong)安機關應當按照規定(ding)及時予以辦理。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公(gong)(gong)安部門(men)規定(ding)。
第(di)三(san)章 使用(yong)和查驗(yan)
第(di)十三條(tiao) 公(gong)民從(cong)事有關(guan)活動,需(xu)要(yao)證明身份(fen)的(de),有權使(shi)用居民身份(fen)證證明身份(fen),有關(guan)單(dan)位(wei)及其工作人(ren)員不(bu)得拒絕。
第十(shi)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(zhi)一的,公(gong)民(min)應當出(chu)示居民(min)身份證證明身份:
(一)常(chang)住(zhu)戶口登記項目變(bian)更;
(二)兵役登記;
(三(san))婚姻登記、收養登記;
(四(si))申請辦理(li)出境(jing)手續;
(五(wu))法律、行(xing)政法規(gui)(gui)規(gui)(gui)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證(zheng)證(zheng)明身份的(de)其他情形(xing)。
依照本法規定(ding)(ding)未(wei)取得(de)居民身(shen)份證的(de)(de)公民,從事前款規定(ding)(ding)的(de)(de)有關活動,可(ke)以使用符合國家規定(ding)(ding)的(de)(de)其(qi)他證明(ming)方式證明(ming)身(shen)份。
第十五條(tiao) 人民警(jing)察依法(fa)執(zhi)行職務,遇(yu)有下列情形(xing)之一的,經(jing)出示執(zhi)法(fa)證(zheng)件,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(zheng):
(一)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(ren)員(yuan),需(xu)要查明身份(fen)的;
(二)依法實(shi)施(shi)現場管制時,需(xu)要查明有關人員身(shen)份的;
(三(san))發生嚴重(zhong)危害社(she)會治(zhi)安突發事(shi)件時,需要查明現(xian)場(chang)有(you)關人員身份的;
(四)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(fen)的其他情形。
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,拒絕(jue)人(ren)民(min)警察查驗居民(min)身份證的,依照有關(guan)法律規定,分別不(bu)同情形,采取措施予(yu)以處理(li)。
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(bu)得扣押(ya)居(ju)民身份證。但是,公安機關依照《中(zhong)華人民共和國刑(xing)事訴(su)訟法》執(zhi)行監(jian)視居(ju)住(zhu)強制措施的(de)情形(xing)除外。
第四章 法律責任
第十(shi)六條(tiao) 有下列行(xing)為之(zhi)一的(de),由公安機關給予警(jing)告,并(bing)處二(er)百元以下罰(fa)款(kuan),有違法所(suo)得(de)的(de),沒收違法所(suo)得(de):
(一(yi))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(ling)居民身份證的;
(二)出租、出借、轉讓居民身份證(zheng)的;
(三)非法(fa)扣押(ya)他人居民身(shen)份(fen)證的(de)。
第十七(qi)條 有下(xia)列行(xing)為(wei)之(zhi)一(yi)的(de),由(you)公(gong)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(yi)千元以下(xia)罰款(kuan),或者處十日以下(xia)拘留(liu),有違法所得的(de),沒收違法所得:
(一(yi))冒(mao)用他人居民身(shen)份(fen)證或者使用騙(pian)領(ling)的居民身(shen)份(fen)證的;
(二(er))購買、出售、使用偽(wei)造(zao)、變造(zao)的(de)居民(min)身(shen)份證的(de)。
偽(wei)造、變(bian)造的居(ju)民身(shen)份(fen)證(zheng)和騙(pian)領的居(ju)民身(shen)份(fen)證(zheng),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(jiao)。
第(di)十(shi)八條(tiao) 偽造(zao)(zao)、變造(zao)(zao)居民身份證的,依法追究刑事責任(ren)。
有本法第十(shi)六條、第十(shi)七條所列行為之一,從事(shi)犯(fan)罪活動的,依(yi)法追究(jiu)刑(xing)事(shi)責任。
第十(shi)九(jiu)條 人民警察有下列(lie)行為之一的,根據情節輕重,依法(fa)給(gei)予行政處分;構成(cheng)犯(fan)罪的,依法(fa)追究刑(xing)事責任:
(一)利用制(zhi)作、發放(fang)、查驗居民身份證的(de)便利,收受他人財(cai)物(wu)或者(zhe)謀取其(qi)他利益的(de);
(二)非法變更(geng)公民身(shen)份號(hao)碼,或者在居民身(shen)份證上登(deng)載本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項目以外的信息或者故意(yi)登(deng)載虛假(jia)信息的;
(三)無正(zheng)當理由(you)不(bu)在法定期限內發放居民(min)身份證的;
(四(si))違反規定查驗、扣(kou)押居民(min)身份證,侵(qin)害公(gong)民(min)合法權益的;
(五(wu))泄露因制作、發(fa)放、查驗、扣(kou)押居民(min)身份證而知悉的公民(min)個人(ren)信息,侵(qin)害公民(min)合法權益的。
第五(wu)章(zhang) 附 則
第二十條 公民申請(qing)領(ling)取、換(huan)領(ling)、補領(ling)居(ju)民身(shen)份證,應當繳納證件工(gong)本(ben)費。居(ju)民身(shen)份證工(gong)本(ben)費標(biao)準(zhun),由國務院價(jia)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核定。
對(dui)城市中(zhong)(zhong)領取(qu)最低生(sheng)活(huo)(huo)保障(zhang)金的居民(min)、農村中(zhong)(zhong)有特殊生(sheng)活(huo)(huo)困難的居民(min),在其初次申(shen)請領取(qu)和(he)換(huan)領居民(min)身份證(zheng)時,免收工(gong)本(ben)費。對(dui)其他生(sheng)活(huo)(huo)確有困難的居民(min),在其初次申(shen)請領取(qu)和(he)換(huan)領居民(min)身份證(zheng)時,可(ke)以(yi)減收工(gong)本(ben)費。免收和(he)減收工(gong)本(ben)費的具(ju)體辦法,由國務院財政部(bu)門會同國務院價格主管部(bu)門規定。
公(gong)安機關收(shou)取的居(ju)民身份證工本(ben)費(fei),全部上繳(jiao)國(guo)庫。
第二十一條 現役(yi)的人民解放(fang)軍軍人、人民武裝警察申(shen)請(qing)領取和發放(fang)居(ju)民身份證的具體辦法,由國務院和中(zhong)央軍事(shi)委員會另行規定。
第二(er)十(shi)二(er)條 本法自(zi)2004年1月1日起施行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居(ju)民身(shen)份(fen)證條例(li)》同時廢止(zhi)。
依照《中華人民(min)(min)共和國居民(min)(min)身份(fen)證條(tiao)例》領取的居民(min)(min)身份(fen)證,在(zai)依照本法(fa)換領居民(min)(min)身份(fen)證前,在(zai)其有效期內(nei),繼續有效。換領居民(min)(min)身份(fen)證的具體辦法(fa),由國務院規定。